从小仉家村史馆、家风家训影壁墙、送戏送电影下乡,到逐年减少的贫困户,逐渐完备的村基础设施,迅速兴盛的养鱼产业……
近年来,商河县文广新局下派沙河镇小仉家村第一书记李守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党建、促脱贫,狠抓村级公共文化建设,改变村民理念,重塑民风,逐步发展村级经济,促进产业脱贫,“文化扶贫”给贫困村带来了实际变化。
夯实阵地,注重打造村级公共文化设施
俗话说:兵马未发,粮草先行。2016年3月底,习惯于事前筹划的李守奇,刚刚得知自己被确定派驻沙河镇小仉家村任“第一书记”的消息,就开始谋划自己的“小仉家村之行”。这时他了解到,省市县正在抓村级历史文化工程展示点建设项目,而小仉家村缺乏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果把这一项目建设好,就可一举多得。在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李守奇决定集中精力抓好这一项目。
当李守奇带着10万元经费来到小仉家村上任时,他又遇到了困难——村里公共土地不足,无法按规定完成文化设施建设。他与村两委班子反复商量,决定用村民闲置的旧房子进行改造,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也能满足建设历史文化工程展示点的需要。可是新问题又来了,李守奇与村干部提出置换土地、经济补偿等办法请求村民出让房屋时,这位村民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后来李守奇从村发展大局、村集体利益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十多次的反复沟通动员,终于使房屋问题得到解决。
经过努力,2017年8月份,小仉家村史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这也成为商河县首家“第一书记”助建的村史馆。该场馆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分为村庄概况、商河方言墙、小仉村史、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成为全体村民缅怀乡愁、学习文化、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村史馆内部
营造氛围,注重弘扬先进文化重塑民风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有了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并不表明能搞活村级文化活动。如何撬动村里的文体活动?必须着眼于本村,要培养一批热爱文体活动的灵魂人物,这才是不离不弃、能长期促进村文化建设的根与本。
李守奇及村干部分析,本村还是有不少文体活动优势资源的,如热爱琵琶二胡的宋一凡、喜欢广场舞的仉大姐和一大群热爱文体活动的村民等,只是要动员他们出来,还需要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作为契机。于是,他带领村党支部在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开展了篮球比赛、棋艺比赛、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自从组织了这些比赛后,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就上来了。
文体活动开展起来只是第一步,要改变不良的旧习惯还须通过教育引导。因此村委会开展了文明公约宣传活动,在本村宣传长廊喷绘了文明公约宣传图,以及利用党员学习、村民代表大会、《道德讲坛》等各种会议,围绕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雷锋精神等内容,逐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他还争取了7万多元资金,帮助小仉村改造村文化大院,建设了两个影壁墙,为村庄设置了宣传扶贫、关爱残疾人和发展致富项目等五个展板,美化了村容村貌。通过多管齐下,村里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干部获得了信任,村两委有了威信,上级部署的任务村民更乐于配合,展现出和谐奋进的良好局面。
狠抓项目,注重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在营造积极向上文化氛围的同时,在走访中,李守奇同志看到村里有一个闲置的坑塘,和村两委及群众商议,把它完善起来养鱼,既美观,还增收。于是,协调资金一万多元,整修了鱼塘,安装了自动供氧设备,投入育苗。看到一群群的鲤鱼、鲫鱼来回游动,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鱼塘
村党支部分别在中秋节和春节前出售了部分商品鱼,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万多元,还为贫困户分了红。贫困户宋光星拿着分来的鲜鱼,高兴的说:“俺家也能过个好年了,年年有鱼啊!”
在产业脱贫上,李守奇帮助仉青河、宋光彬等11个贫困户搞养羊脱贫项目,建立了防疫、接生等相关制度,确保养殖项目进展顺利。如今,一些贫困户已经通过出售商品羊获得收益,增加了收入。村民宋光彬高兴的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这些贫困户越来越有奔头了。”
另外,在县文广新局的帮扶下,李守奇争取2.5万元,帮助小仉村清淤4条、1200多米沟渠,使村北部300多亩耕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争取投资4万元为小仉村村东铺设了输水管道,解决了东部700多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一部村史,承载几多乡愁,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李守奇常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乡愁寄托着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情感,承载着乡村历史的人文记忆。在“小仉村史馆”里,一件老物件、一张老票据、一张老照片,乃至一砖一瓦都可以是这座村庄的灵魂所在,透过它们,让后代记住家乡的劳动精神和光荣传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