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介绍 > 正文

(医院中心供氧机房要求高吗)

  这是一个采用设计总承包模式的项目,一家设计单位负责项目从工程设计、专项深化设计到配合设备厂家细化设计、环境与标识设计等全部设计工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下称滨海医院)是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为发展滨海医疗城所配套设立的重点医疗卫生设施。根据规划,滨海医疗城将发展医疗、保健、康复、养老及科教研发等相关产业,滨海医院项目是滨海医疗城的先发启动工程,医疗康复养老等板块将围绕医院逐步开发建设,以此带动滨海新区健康生活产业、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形成滨海新区内独具特色的活力新城区。 滨海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医联体单位,自2014年开展合作共建。

  

  图1 院前景观广场效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滨海医院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床位:1200 床

  层高:地下1层 ( 局部2层 ), 地上8层

  设计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设计时间:2013-2014年

  竣工时间:2016年

  前期调研与论证

项目建设相关各方在滨海新区政府的组织下对医院总体功能和性质定位进行了反复论证。滨海医院位于滨海医疗城的中心位置,周边都是与医疗卫生、保健养生服务相关的产业机构与居住区,医院作为联系各不同功能设施的核心枢纽,在整个区域中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位置。既是医疗城社区生活健康发展的坚实平台,又是引领该地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旗帜,在建筑的内涵定位上,应体现出先进、包容、发展、亲和的性格。

为进一步优化方案,项目参建方与设计单位考察了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充分了解了当前国内国际先进医院的建设内容、医疗格局以及专长特色。在考察中,北京协和医院集中高效的医疗主街布局、解放军总医院高密集度医疗功能的整合组织构架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低层院落式建筑布局都给项目的参建方留下深刻印象。

  

  图2 医疗康复板块将是滨海医疗城的先发启动工程

  总体布局形式

在研究当今国外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滨海新区今后医疗需求发展的前景,建设方最终选定兼有集中式布局和群落式布局特点的半集中式布局,将不同层数、高度的群体建筑通过医疗主街联系起来,既能够实现高效、集中、明确的医疗流程,又可以根据功能需求灵活组合建筑格局,建筑外围开阔的环境空间使医院具有良好舒适的绿化景观,也给医院未来发展预留出充足的建设场地。

  

  图3 项目鸟瞰图

  外形与景观

天津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域优势突出。在不规则的用地环境中,滨海医院采用内敛的布局方式,将所有建筑单体有规律地组织在完整的单一弧形形体之中,自然呼应了滨海新区“港”和“湾”的地域象征,整体形象稳定舒展,浑然一体。

“绿色生态的花园式医院”是医院的环境定位,“花园”概念贯穿整个院区。建筑形式简洁统一、富有层次,开敞的景观广场与精致的绿化庭院相结合,形成建筑与环境的相互渗透。尺度不同、氛围各异的绿化景观一方面展现医院大气磅礴的沿街形象,同时也营造出亲切宜人的内部环境。

天津医科大学滨海新区医院的建设周期预计为36个月。工程于2014年9月开工,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机电安装与外幕墙安装工作,年底投入使用。

  

  设计环节与设计要点

  

在整个设计中,设计方根据项目复杂的医疗功能和紧迫的建设计划,制定了一个一体化设计原则,协调内外装饰设计、机电深化设计、净化工程设计等分项设计在不同阶段跟进,实现了设计阶段、设计环节、设计内容的无缝对接。

  交通组织

用地周边均为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良好。结合周边道路情况,将人流量较大的门急诊设置在用地西侧,靠近城市主干道汉蔡路,方便主要车流和人流来向,将住院部设置于用地东侧,靠近医疗城内部,相对安静。后勤、污物出入口设置在院区东北角,单独设置,与医疗区车流互不干扰(见图4)。

  

  图4 功能组团分析

入口

院区共设 8 个不同类型的出入口,使院区内交通流线明确,减少了人车流的交叉,避免了车辆的拥堵,提高了通行效率。

停车

院区停车采用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形式。地上少量车位在建筑出入口就近停放,地下停车避开行人区域设置车库入口,方便车流进出院区,采用机械停车方式 , 方便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使用 , 并规划出医院内部专用停车区 , 避免相互混杂。

坡度

院区内的行人区域与车行路线平行并置或完全分开,场地中的地势高差通过制定合理的建筑地坪标高压缩至适当的范围内,场地内细微的坡度既可以实现全院区内的无障碍通行条件,又便于雨水收集和有组织排放,使院区环境始终保持宁静、有序、整洁的状态。

  医疗功能流程组织

医院采用医院主街的概念,南北贯穿门诊医技楼和住院综合楼,通过方位明确、联系紧密的交通体系,合理组织医院各功能科室。医院各功能科室根据相互间功能关系的矩阵分析,予以合理安排。功能相关的科室均设有方便联系。如门诊科室与相关医技检查部、急救中心与放射科、手术部与重症监护、病理科、血库、中心供应等相关部门之间均设有直接高效的交通联系,可较好地满足现代医疗功能的需求。

整体布局

整个建筑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门诊、医技、病房,急诊位于西北侧,临近医技设置,各功能区域通过南北向主街相连,结构清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见图5) 。感染病区(少于20 床)结合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于建筑东南角,与内部其他功能完全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功能联系的紧密程度, 建筑群高低错落有致, 开辟地下空间1层,局部地下2层,地上8层。

  

  图5 总规布局及功能分区示意图

预留用地

根据医院今后的发展状况,在院区南北两端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用地,可以沿医疗主街依次扩展医疗功能,并保持基本功能布局不变(见图 6)。

各功能部门均采用技术先进并经济实用的布局,同时在人性化、舒适性方面突出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图 6 规划发展示意图

门诊医技楼

门诊医技楼采用医疗主街结合内庭院概念,各门诊科室相对独立,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利用,提升建筑使用空间的舒适性。

医技部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设置医务人员工作区和患者活动区,同时考虑功能相关科室同层或就近布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图7 功能分布图

病区护理单元设计要点

住院办理大厅的空间设计挑空的中庭空间,开阔明亮,气派而又温和;在内部设置了咖啡茶座、鲜花店、超市、商务等便利设施,改变了传统医院那种冷峻、严肃的环境氛围,使患者在大厅内有温馨亲切的感受。

护理单元采用方整规则的矩型平面,护士站位于护理单元中心位置,且面向电梯厅,具有良好的护理视野和短捷的护理路线。护理单元的医疗辅助保障用房,均位于北侧,自成一区,与患者区域互不干扰。大部分病房均有良好朝向与视野。根据医院使用要求,病区以三床间和二床间为主,辅以部分单人间。护理单元内重视人流、物流的合理分流,从而实现运转的高效和使用的便捷。

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内功能复杂,竖向交通量比较大。沿医疗主街在门诊区域设置8部病床电梯,每层2部自动扶梯。在体检中心设置2部客梯。在医技区域设置5部病床梯,并分设了手术部污梯、无菌品杂货梯。在住院部南楼和北楼分别设置4部患者与探视电梯及专用的医护人员电梯、专用餐梯、污物电梯。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

与建筑形象和体型相呼应,医院内部的整体环境氛围以平和、稳重、宁静、舒展为基调,营造出典雅、整洁、充满秩序感和层次感的空间主题。

  

  图8 门诊大厅室内效果图

结合医疗工艺流程,室内设计将各区域直至单个房间的功能动线、使用频率、设备设施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出具有自身运行特色的空间组织关系,使医疗空间功能布局更加合理 , 就医流程清晰明确,减少患者在建筑内的往返穿行和停留。

室内公共空间采用主线串联、均衡分布的方式,所有科室的患者进入区域都与医疗主街直接联系,并结合流量大小和使用性质确定公共空间的三维尺度,从材质、光线方面区分人流驻足空间与人流通行空间,这样在建筑内部形成非常明确清晰的方位导向和标识,人员能够迅速疏导至各个功能科室,内部环境流畅有序,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通风与采光

对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充分运用是室内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北贯通的医疗主街在各不同段落设有共享采光中庭,将自然光与人工照明有机融合,使占地范围较大的四层通高建筑内部通透敞亮,所有科室的候诊区都有直接面向外界环境的开阔视野,位于地下的医疗科室与餐厅通过下沉庭院也获得良好的采光和景观条件。

  

  图9 门诊医疗主街休息区效果图

通道变化

为转化医疗建筑严肃、刻板的特性,在室内空间的关键节点位置引入了舒适宜人的生活化设施和场景。根据患者就医流程,门诊区域与医技部交界处的医疗主街由双通道变化为单边通道,能够节省不必要的交通面积。

在交界处设置了自由曲线形状的休闲大厅,既是两个功能区域之间自然的缓冲过渡,又给患者提供了休息、交流的场所。进入住院大厅的正对面,设计了一座四季常绿的温室花园,使人们在医院停留的所有时间里都能感受到热带植物的勃勃生机,大大提升了医疗环境的友好性和亲和力,有助于促进治疗效果。

  

  图 10 住院大厅效果图

设计细节

从整体环境到局部空间都贯彻人性化设施及细节设计,体现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建筑内部所有区域都实现无障碍环境,通过数量充足、位置合理的电梯、自动扶梯、景观电梯等,能够将内部交通体系较好地综合运转,均衡各区域的交通流量。

智能化信息查询系统、自助挂号与收费终端等便利设施分布在各楼层的核心位置,使患者能够就近获得所需的信息。患者、陪同人员、探视者的活动空间既能够被医护人员全面地看护到,同时也保有足够的私密性,充分照顾不同性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图11 医疗主街与采光中庭效果图

  

  建筑技术应用

  

滨海医院作为新区医疗产业的功能核心,具有很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因此项目在定位策划阶段,就明确提出加大对先进建筑技术的应用。

  建筑隔震

建筑隔震技术是在发达国家在重要的公共设施中普遍应用的技术措施,尤其是在地震高发地区的医院、能源、通讯、桥梁等生命线设施上,隔震技术对设施的安全保障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已有解放军总医院西院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等重点项目中应用了这项技术。

按天津市的相关规范,天津市滨海新区医院的区位处于位于8度(0.2g)分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g,并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这增加了建筑结构选型的难度,采用建筑隔震技术是保证建筑使用安全性同时投资相对比较经济的方案。在对比几种隔震选型方案后,设计确定在建筑首层和地下一层之间设置隔震层,这样能使主要医疗功得到全面保护,使医院在地震发生时和过后能够维持正常的医疗救治功能(见图12)。

  

  图12 地下隔震层示意图

  BIM

项目在地下室与隔震层的范围采用了 BIM 设计技术,各不同专业同平台、同步进行可视化设计,使所有重要设备机房与全院区的主要机电管线能够精确定位,优化了建筑设备系统的布局,进行了管线综合排布的碰撞检测,也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复杂部位的错漏隐患。

  绿色

滨海新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绿色建筑二星标准。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的高能耗水平,工程采用系统、全方位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各个方面都运用了先进并且实用的绿色生态建筑技术(见图 13)。

  

  图13 绿色医院建筑技术示范图

  地下空间

项目建设场地为废弃的晒盐场,地势低洼,通过土方平衡和换土回填,工程获得大量可直接开发并且使用条件舒适的地下建筑空间,同时利用建筑的隔震层兼做设备转换层,场地的地下空间得到高效利用。

  立体景观

立体多层次的室内外绿化景观系统能够充分调节区域的微环境,形成良好的局部气候环境。门诊医技楼沿南北方向连成整体的屋面铺满大面积绿化植被,给住院患者提供独立、安静的休养场所,两栋住院楼之间的植物温室与医疗主街旁的下沉庭院内外融合,扩大了局部生态活动的影响范围。

  雨水回收

加强室外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铺装透水地面材料,增加地面透水量,以补充、涵养地下水。室外绿化给水采用微灌方式,并预留了将来引入市政中水的接口,使整座医院建筑的外部环境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机电系统

支持系统中采用了高效率、智能化、节能型、环境友好的设施和技术,保证医院在运行中的节能环保。照明和通风空调系统将建筑内部的空间细分为不同级别的分布区域,可以量化控制各区域的电和空调用量。依据医疗功能流程和患者使用特性,对不同空间采用人工通风和采光、自然新风供应以及可调控的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等不同方式的对应措施。通过分级控制,建筑室内环境能够达到使用舒适和降低能耗的平衡。

  太阳能

根据天津滨海地区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医院采用太阳能热水技术。在裙房设备机房屋顶铺设大范围的太阳能集热真空管设施,对生活热水进行预加热,能够全年持续运行,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对话建筑师

  

  李辉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一所所长

  HCD:为什么采用半集中式医院街式布局?

  李辉:医院建设用地比较充足,有利于医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在项目策划阶段, 我们基于技术合理和使用效果的考虑,提出几种不同思路的布局方案:

  一种方案是高层与多层结合的 集中式布局,医疗功能紧凑高效,建设占地比较少,未来预留发展空间大,但日常运行的交通压力比较大,建筑内部空间环境有限,患者使用感受不够舒适、轻松;

  另一种方案是多层建筑为主的 群落式布局,医疗功能分区明确,沿水平方向联系各功能部门,使用方便快捷,内部环境开阔宜人。由于建筑楼层不高,建筑占地相对较多,交通联系距离较长,建筑形象相对比较平缓舒展。

  在研究当今国外现代化医院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 同时考虑到滨海新区今后医疗需求发展的前景,建设方最终选定兼有以上两种方案特点的半集中式布局。

  HCD:这种一体化设计可能对设计团队要求较高,设计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挑战?

  李辉:项目的设计任务采用了设计总承包的模式,由一家设计单位负责项目从工程设计、专项深化设计到配合设备厂家细化设计、环境与标识设计等全部设计工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使用主体不明确,后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定接管医院后,提出更加详细的要求,我们根据项目复杂的医疗功能和紧迫的建设计划,制定一体化设计原则,利用丰富的医疗建筑技术优势,以建筑工程设计为主导,协调内外装饰设计、机电深化设计、净化工程设计等分项设计在不同阶段跟进,实现了设计阶段、设计环节、设计内容的无缝对接。

  一体化设计能够保证工程的技术质量从整体到局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避免医疗建筑因设计单位和环节过多所引起的设计偏差和修改,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变更甚至返工,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进一步提升项目的实施品质。

  HCD:为什么说滨海医院的设计重点在于融合?

  李辉:滨海医院的设计理念重点在于融合,通过全面涵盖的设计主题将不同方面、不同性质的需求有机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实现建筑功能使用与传达内在精神的高度统一。

  首先, 各方面社会需求与医疗建筑自身特性相融合,在高效率的医疗工艺流程与代表区域发展水平的形象标志之间取得良好平衡;

  其次, 先进医疗建筑科技与个性化医疗需求相融合,采用循证设计方法分析医疗流程的建筑空间并引入关注感受的人性化细节,兼顾安全高效与舒适宜人;

  最后, 高能耗医疗设施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需求相融合,因地制宜,将标准化医疗功能转化为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的弹性可生长布局,为将来医院运行建立良好设施管理机制。

来源:医养环境设计

作者:李辉

筑医台编辑出品

  更多干货

  MRI场地布局和施工准备中那些不可忽视的细节

  老院长带你回顾天津医院建设前期规划全过程

  使出洪荒之力,只为你说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到底设计什么

  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多少张?“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告诉你

  小贴士

  意犹未尽?在后台回复数字“ 5”获取更多干货

  指尖体验:在后台回复“ APP”下载筑医台客户端

相关文章:

  • (医院中心供氧机房操作视频)2024-04-18 21:22:08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